Search

[#台味甜蜜蜜 / The Sweet Taste of Taiwan] 「#古早味」是誰的「台灣味...

  • Share this:

[#台味甜蜜蜜 / The Sweet Taste of Taiwan] 「#古早味」是誰的「台灣味」? / Whose taste of Taiwan is it?

「連我都沒有(感情)了,你們在感情什麼?」—— Quelques Pâtisseries 某某。甜點 主廚 Lai

那天熱到像在三溫暖桑拿室的下午,東區的咖啡店每一間都像是塞得滿滿的玩具箱,我與某某甜點的主廚 Lai 和品牌主理人 Lynn 三人好不容易找到一間意外清閒的店家入座,兩個人補吃午餐、一個人補充水份,但談話氣氛到後面卻越來越熱烈。我們從主廚的經歷聊到台灣甜點業的現況、與法國的比較以及對未來的憂心。期間有太多金句恕我無法一一摘錄給你們聽,但說到「台灣味」這個議題在本地飲食市場的熱度,我問她們兩位 #是否會在創作時有意識地思考如何把台灣味放在作品裡?還是對她們來說,#做出自己的甜點更為重要?主廚 Lai 先回答:「我不會去較量哪件事情是比較重要的」,但下一句立刻反問:「在現代這個社會來說,#到底什麼樣的甜點是台灣味?」

某某甜點的主廚 Lai 是我非常佩服的台灣法式甜點主廚,她的作品有著對細節無懈的堅持、精準且細膩的美感,與纖細高雅的風味體驗。就算拿到巴黎去,也絕對是一流的。這不僅是我個人的偏好,事實上,「去巴黎開店也不會輸」是法國主廚們的意見。 #某某甜點是所有法國大師們來台必訪的店家,包括 Cedric Grolet、 Yann Couvreur、 Amaury Guichon 等,每一位都給予極高的評價。Yann Couvreur 主廚甚至曾經親口對我說:「Lai 不僅作品好,#她還很謙虛_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多有才華。」

某某的作品,從最早期製作法式甜點的經典,如檸檬塔、聖多諾黑、焦糖堅果塔等開始,到後來有許多結合了台灣茶、水果與花香的元素,如「鐵觀音巧克力塔」將濃釅的鐵觀音加入巧克力甘納許中、「Longan」結合紅水烏龍與龍眼、「東方美人」揉合葡萄柚與東方美人茶凍、「小茉莉」以茉莉花為鳳梨、香蕉妝點清新的香氣等等,這些無庸置疑都是「台灣的法式甜點」,但是,對某某的兩位創辦人來說,她們怎麼看待「什麼是台味」這件事呢?

我們以為的「古早味」是台灣味嗎?Lai 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現在社會來說,叭噗、爆米香、龍鬚糖、枝仔冰 #都不是台灣的甜點。我們意識中覺得是,那是被教育的,而不是我們小時候吃過。我們很多要添加的台灣味,甚至 #都不是我們這一代的台灣味。」她認為這中間「是有斷裂的」。旁邊的 Lynn 補充,比較起來「鳳梨酥跟我們的生活比較有關係」,「珍珠奶茶、刨冰、東區粉圓」這些東西距離就更貼近了。Lai 認為,現在許多我們認為的「台灣味」,只是「強迫性地去加入」,那是因為「台灣到現在才有點意識到『台灣意識是什麼』,過往的古早味並沒有被大家植入記憶」,但「現在如果要放入台灣味,我不會把這放入裡面」。她質疑:「你們二十幾歲的人怎麼可能對這有感情?」因為「連我都沒有了,你們在感情什麼?」

Lynn 提出:「#也許每個世代有不同世代的台灣味,譬如我們爸媽那一輩對珍珠奶茶就沒有連結。」這句話宛如打開了 Lai 的開關,她立刻接著說:「對於要不要加入台灣味我的考量就是這一點,靈感來自於生活,所以我可能會做 #杏仁茶,因為那是我有記憶的。」不過,她的杏仁茶,「會加入的風味可能是甜櫻桃、茴香,因為這個才是我的回憶,是來自在法國學藝的回憶。」

能夠成為如今獨當一面的主廚,台灣與法國都是滋養 Lai 的土地,兩者回憶交融的作品,就是曾在 2019 年年底驚鴻一現的「白森林」:「大家對法式甜點的認知是甜杏仁,而杏仁其實是扁桃的種子,跟我們平常喝的杏仁茶使用南杏、北杏不一樣。我用台灣的食材去置換法式甜點常用的,這才是我覺得的台灣味。」

Lynn 說:「我覺得我們不用去想說日本有抹茶,所以我們要有什麼。當時日本發展法式甜點的時候,應該也是很自然而然的,所以我們也會自然而然地走出台灣的路和特色。」而這樣的「#自然而然」,正是 Lai 一再強調的「#跟記憶_生長環境有關聯性的味道_才是真正的台灣味」,如果「刻意地加入一些沒有記憶點的東西會很勉強,也沒有辦法開枝散葉,因為 #沒有連結。」

「因為沒有連結」這句話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事實上,「連結在哪裡」、「和誰建立連結」、「怎麼建立連結」或許就是未來台灣品牌邁向國際需要思考的重要關鍵。如果身為舶來品的法式甜點,最終能在台灣,以台灣人能夠欣賞的風味和我們產生連結,它也能夠反過來,成為讓更多人欣賞台灣味的鑰匙。

Yann Couvreur 主廚不是說了嗎?「如果 Lai 開課,我也要來上課。」❤️

🔖 延伸閱讀:

來看 HUGH LAB 怎麼呈現他們成長記憶中的滋味:https://tinyurl.com/y6t3x5hk

#Ying的台味甜蜜蜜 系列:https://tinyurl.com/ybbk9ymm

你的法式可能不是我的法式,專訪Ying、某某甜點(BIOS monthly):https://tinyurl.com/y5bfou6l

👉🏻👉🏻 更多 #台北甜點店 影音,記得來 Instagram 找我玩:https://tinyurl.com/yb3a783m

#yingpastryguide #yingc #taipei #tasteoftaiwan #quelques_p #某某甜點


Tags:

About author
高端甜點師轉身,華文世界首位以系列深度專文拆解法式甜點奧祕的作者。歷經巴黎米其林星級廚房 Le Meurice、Saint James Paris 及知名甜點店 Carl Marletti 等嚴格淬煉,擁有法國專業甜點師資格認證。著有《法式甜點學》、《巴黎甜點師Ying的私房尋味》、《Paris for the Sweet Tooth》;譯有《人氣甜點師的新穎傳統甜點藝術》。 長期為商業周刊、國內外雜誌 、以及 BIOS Monthly、博客來OKAPI 等媒體撰寫甜點專欄。常居巴黎,是當地社群媒體界知名意見領袖(Instagram @applespoon)。持續第一手引介與開拓法式甜點的專業知識與趨勢,攝影作品亦散見國際媒體。 畢業於「廚藝界的哈佛」Ferrandi 高等廚藝學校。在成為甜點人之前是行銷人與社會學家,擁有台大商研所、荷蘭 Utrecht University 社會研究雙碩士學位與數年國際品牌行銷經歷。 Ying C. is the first author to introduce the aesthetics of fine French pastry to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Her in-depth analysis inspires her readers to embrace the world's latest pastry trends and the many facets of pastry making with appreciation. Former marketer and sociologist turned pastry chef, Ying continues to share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pastries with remarkable photography via her blog and instagram. She writes for Business Weekly Taiwan and several online media, such as BIOS Monthly, Every little d, and OKAPI.books.com. She is the author of L’Art de la pâtisserie française, Ying’s Favorite Addresses in Paris, Paris for the Sweet Tooth and the translator of Opéra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Ying graduated from Ferrandi Paris, a renowned French school dedicated to culinary arts. She holds a French professional pastry chef certificate (CAP pâtissier) and boasts experience with Michelin chefs and som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Parisian pastry shops.
零時差深度評析世界甜點趨勢、拆解法式甜點奧秘。
View all posts